股災救急應知曉-胡亂借貸風險高

股災救急應知曉-胡亂借貸風險高

      最近全球股市受到關稅政策影響,大起大落,不少投資人也跟著心驚膽跳。如果你有心理壓力,不妨先參考我們上一篇文章,幫助自己穩定心情。不過,如果你是因為資金短缺、急需借錢來「救火」,那在法律上,有些重點一定要知道!

首先,借錢這件事在法律上叫做「金錢借貸」,是一種要物契約,意思是只有真的把錢交出去,借貸才算成立。舉例來說:某甲向某乙借100元,某乙說要「預扣利息」只給了95元,那法律上只算借了95元,另外5元不算有借出去。萬一日後雙方對「到底有沒有真的交錢」吵起來,法院會要求出錢的人(也就是貸與人)拿出證據。所以借錢給別人時,記得留下轉帳紀錄等證明,才不會討不回來。

再來講到利息,這常是大家最關心的事。借錢時,不要只聽數字,要搞清楚對方講的是月息還是年息。如果雙方沒特別講清楚,法律會自動算成年息5%。但如果雙方約定的利息超過年息16%,那超過的部分是無效的,借錢的人不用付。實務上有些人還會加收「手續費」、「違約金」,這些額外費用也都要考慮清楚,不然借個錢反而壓力更大。

為了讓借出去的錢能順利拿回來,很多人會要求擔保。最常見的就是兩種:不動產抵押跟找保證人。不動產可以是別人提供的,不一定要是借款人的,但一定要去地政機關登記才有效,光靠白紙黑字是不夠的。而且還要注意抵押品的價值夠不夠,才真的能保障借出去的錢。至於保證人,雖然不用登記,但也要確認對方有沒有還款能力,否則等於白保證。

有些人還會要求借款人開立本票。這東西雖然能讓你用比較快的方式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,但若對方名下根本沒財產可扣,本票也只是張紙而已。

不論是投資還是做生意,資金一直是關鍵。遇到困難需要調頭寸時,不只要找對資金來源,更要看清楚借貸條件,才能降低風險、避免後患。